青少年科技课程项目
航模科技课程进校园
航空航天主题活动
航空科普知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党的十八大确定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基础是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能否培养和造就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批创新人才。而青少年是人才的储备力量,是发展的助推之星,更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他们对科学技术掌握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创新力、一个社会的发展力和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为此,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加强科普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青少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是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年)》等有关文件提出,青少年群体科学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目标之一,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
科技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北京市教委在全市范围推行了“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通过在全市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推行课外活动计划,实施教育部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培养中小学生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兴趣和素养,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是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年)》等有关文件提出,青少年群体科学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目标之一,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
科技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北京市教委在全市范围推行了“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通过在全市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推行课外活动计划,实施教育部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培养中小学生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兴趣和素养,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